金安区:鹅产业“跃迁”发展 乡村振兴“阔步走”

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金安区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:2023-10-23 11:45
字号:

金安区以皖西白鹅作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,加快推进鹅产业跃迁式发展,扩大产业规模,延伸产业链条,全力做好“畜头肉尾,农头工尾”农业增值大文章,实现乡村特色产业振兴、村级经济发展壮大、农民群众增收致富。

创新“两个机制”,激发鹅产业“活力”。一是构建全产业链发展融合机制。聚焦鹅产业全产业链发展,打造绿色高端鹅产业集群。全面实施1122产业跃迁式发展行动计划,科学规划产业布局,建设功能完备的鹅产业生产加工产业园,引进、培育一批鹅产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,引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,提升鹅产品生产加工水平,延长产业链,稳定供应链,提升价值链,实现鹅全产业链运营,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将皖西白鹅打造成金安区“一区一业”特色产业。二是构建“政府+金融部门”服务机制。出台《金安区开展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白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》,推动农业信贷担保相关服务进一步下沉乡村,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,着力引入社会资本的“源头活水”,撬动社会资本2.1亿元融入白鹅产业发展,推动实现鹅全产业链融合发展。对鹅生产经营主体在圈舍建设、养殖、收购、加工、销售、冷链物流等环节的新增贷款,给予2%财政贴息,单个主体享受财政贴息不超过50万元;保险公司制定鹅系列保险政策,完善损失赔偿标准,抵御鹅养殖中存在的各类风险。

紧扣“三重保障”,增强鹅产业“实力”。一是强化政策保障。出台《金安区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》《金安区农业特色产业到户奖补实施方案》等政策文件,对年饲养皖西白鹅1000只以上的,给予5000元一次性奖励,饲养量每增加1000只,增加1500元奖励。对脱贫户、监测对象养殖皖西白鹅品种的,设置专项奖补,养殖规模达到10只以上的,在特色产业奖补基础上每只再奖补40元,2023年全区已申报皖西白鹅户数437户,申报数量3.4万只,衔接资金奖补金额45.14万元。二是强化资金保障。加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力度,设立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,重点支持鹅保种育种、规模化标准化养殖、鹅产品精深加工等。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246万元,其中衔接资金2600万元、皖西白鹅强镇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646万元,以木厂镇白鹅养殖基地为核心,辐射带动周边乡镇,打造皖西白鹅产业示范园区,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,提升白鹅规模化、集约化生产水平。三是强化安全保障。坚持“风险共担”“利益共享”原则,木厂镇人民政府和安徽新华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《金安区支持皖西白鹅产业发展投资合作协议》,以政府资本撬动社会资本,围绕标准化养殖基地、产品加工基地、保种场等项目,开展深度合作,形成紧密合作的共同体。加强同保险公司合作,制定鹅产业系列保险政策,完善损失赔偿标准,抵御鹅养殖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。

培育“四种模式”,提升鹅产业“合力”。一是“国家级龙头企业示范引领”模式。以国家级龙头企业安徽新华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,以其子公司安徽省皖西白鹅原种场有限公司为重点推进国家级、省级皖西白鹅保种场创建和发展,加强种群选育,扩大种鹅核心群规模,积极开展皖西白鹅选育、良种繁育、全自动孵化等工作。二是“科研院校产学研融合”模式。依托金安木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,积极同安徽农业大学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,授牌成立“安徽金安鹅科技小院”,为金安皖西白鹅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,同时进一步助推产学研结合,鼓励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共同研发,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升级,推动皖西白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。三是村集体经济组织“托鹅所”模式。采取“政府主导、国企主建、镇村主管、企业主营”的建设和运营方式,探索村集体利用预留用地、校舍、水塘等,建设棚舍和养殖基地,按照固定收益租给有意愿的经营主体发展白鹅养殖产业,以集中养殖为主、分散养殖为辅,免费为村内有意愿发展养殖的农户提供种苗和免费的技术指导,既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,又带动村民养鹅致富。四是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。区政府大力扶持皖西白鹅协会,目前会员单位50余家,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32家,积极鼓励白鹅协会、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,建立“统一标准、统一服务、统一饲料、统一销售”的标准化养殖服务体系,扩大养殖规模,带动农民增收。今年全区皖西白鹅饲养量230万羽,年产值18亿元,现有国家级皖西白鹅保种场1家,省级保种场2家,规模经营主体81家,从业人员达到近万人,力争到2027年新建或改扩建年出栏5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69个,新增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。

标签:
关联信息